这两封信最耐人寻味之处在于,它们所传达的信息严重不对称。多尔衮要史可法投降,史可法却要求与清朝联手西向,以讨李自成——“伏乞树同仇之义,全始终之德,会师进讨,共枭逆贼之头,以泄神人之愤,则贵国义声照耀千古矣”。——也就是说,到了清军就要投鞭南指、席卷中国之际,作为南明政权中最有声望者的史可法,依然没有认识到对南明小朝廷来说,最重要的敌人已经不是农民军,而是随时可能渡江南下的清军。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后果就是让当事人产生错觉,进而得出错误判断。于南明而言,自君王到大臣,普遍认为国之大敌乃是逼死君父崇祯的流寇李自成,而已经迁都北京、虎视天下的清朝,则始终被南明认为,他们是可以用裂土纳款的方式进行安抚的,甚至可以与之联合起来共同讨伐李自成等流寇。当是时,南明诸公打心底不敢相信清朝会是自己的敌人,因而也就坚决不愿相信,清朝入关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取大明的整个天下。也就是说,对一个已经经不起任何外来打击的小朝廷来说,他们只能采取自欺欺人的鸵鸟政策。
关于南明小朝廷,这里补充几句。所谓南明,乃是指崇祯自缢、大明覆亡之后,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几个地方性政权,按顺序分别为弘光政权、隆武政权、鲁王监国、绍武政权和永历政权。其中占据地盘最广、最具实力、最有中兴可能的当数弘光政权。但弘光政权和隆武政权及鲁王监国都仅仅维持了很短的时间,绍武政权更是一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微型朝廷,当它在苏观生等人的打点下于广州成立时,由于封官太多而官服供应不上,只得从戏班子里借戏装。维持最长的是永历政权,长达十六年。但那是一败再败,一退再退,最后竟退到了缅甸的苟延残喘的十六年。